
来源:经济纵横配资论坛门户
9 月 21 日晚间,一则重磅消息震动资本市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已清仓比亚迪股份,其发言人随后确认了这一消息。这笔始于 2008 年的投资,历经近 17 年,期间比亚迪股价涨幅超 3890%,近年巴菲特更是持续减持,套现约 390 亿港元。如此大规模的资本动作,瞬间引发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探讨。
回溯 2008 年,全球资本市场深陷次贷危机的泥沼,一片惨淡。彼时,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尚属初出茅庐,主要业务集中于电池制造和传统燃油车代工,全年营收不足 200 亿元。然而,巴菲特却独具慧眼,旗下中美能源公司以每股 8 港元的价格果断购入比亚迪 2.25 亿股 H 股,持股比例达 9.9%。这一决策在当时颇具前瞻性,背后是对中国市场潜力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的坚定看好。此后的 14 年间,无论比亚迪股价如何起伏波动,巴菲特始终不为所动,坚定持有。期间,比亚迪股价既有 2012 年跌至 9 港元的低谷,也经历了 2021 年飙升至 237 港元的高光时刻,巴菲特的坚守彰显了其价值投资的定力。
转折点出现在 2022 年 8 月。当时,比亚迪市值成功突破万亿港元大关,与此同时,全球电动车政策迎来调整期。在此背景下,巴菲特开始启动减持计划。他采用分批减持策略,巧妙地避免了对股价的过度冲击,有条不紊地锁定了巨额利润。直至 2025 年 9 月完全清仓,标志着这场长达 17 年的投资正式画上句号。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这一决策背后,有着多重复杂逻辑。从估值层面来看,随着比亚迪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其股价早已脱离当初的低估区间。以市盈率等指标衡量,当前股价对于一向注重安全边际和内在价值的巴菲特而言,或许已超出其可接受范围。从行业环境角度分析,当下全球电动车渗透率日益逼近高位,行业逐渐从高速增长期迈向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不仅有众多传统汽车厂商加速向新能源领域转型,新兴科技公司也纷纷跨界入局,行业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此外,从投资组合管理角度出发,套现后的资金可以被重新配置到其他更具性价比、符合当下投资逻辑的标的中,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
消息传出后,市场反应相对理性。尽管短期内有观点认为 “最大空头离场”,但比亚迪高管与核心人员迅速行动,通过增持股票传递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累计增持 48.82 万股,金额达 5232.78 万元。这种内部人增持与外部大股东减持的鲜明对比,恰恰反映了市场对于企业价值存在多元判断。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并不意味着对中国新能源赛道的全盘否定。数据显示,比亚迪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3712.8 亿元,同比增长 23.3%,海外销量更是激增 128%,预计 2026 年全球交付量将达 600 万辆。巴菲特本人也曾评价比亚迪为 “非凡的公司”,由 “非凡的人” 运营。此次退出更像是对阶段性价值实现的合理确认,而非对企业长远前景的看空。
这场持续 17 年的资本联姻,不仅为巴菲特创造了丰厚的财富回报,更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了深刻启示。它生动诠释了价值投资 “逆向布局、耐心持有、有序退出” 的完整闭环,提醒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企业本质,精准把握价值与价格的动态平衡。尽管伯克希尔对比亚迪的持仓数据已归零,一个投资时代宣告落幕,但比亚迪的发展征程仍在继续,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将持续闪耀。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配资论坛门户
沪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