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电量再创新高配资平台提供咨询。
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上个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1.02万亿千瓦时,同比大增8.6%。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有国家在单月达到万亿度用电量这一门槛。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按照换算,中国一个月用电,几乎相当于日本一年的总用电量、欧盟四至五个月的用电量,同时也是美国的三倍,相当于美国一个季度的用电量。
如果再对比东盟国家,整个十国集团一年的总电量也不过1万亿千瓦时出头,恰好与中国一个月的用电持平。
当中国一个月消耗的电力,相当于多个经济体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总和,就不仅是规模大的问题了,而是进入了文明密度远超全球平均水平的阶段。
电网
用电量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活跃度和文明运转效率的直接指标。
当人类社会从以燃油为主的机械文明,转向以电力驱动的一体化系统社会时,电量就不再是能源消耗的附属物,而是资源统筹、工业集成、社会智能化程度的主根基。
而中国,正是第一个构建起以超大电量为载体的产业闭环国家。
更重要的是,中国具备发电能力、输电技术、调度网络与终端消费的完整链条,在电力领域实现了自产自销、自控自调。
这一点,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对手。
在全球制造、物流、消费、算力一体化时代,这种电力主权带来的,不仅是生产优势,更是国家竞争中的先手与底牌。
风力发电
需要注意的是,电力优势的终极落点,是人工智能。
随着AI成为未来十年各国竞争的决胜变量,问题就不再是谁先造出通用人工智能,而是谁能喂得起、用得起。
AI是彻头彻尾的电力密集型产业:一个大模型训练一次可能消耗上百万千瓦时的电,部署一个AI客服中心也将全天候运行成百上千张GPU卡,而背后的数据中心冷却、供电、运行管理,全都离不开稳定且低价的电力支撑。
中国在电力方面的碾压式优势,正是其能够低成本、大规模、长周期推进AI布局的基础。
从东数西算工程到智算中心集群,从低电价工业园区到特高压跨省调度,中国真正让AI用得起并能大范围了莫迪。
而那些电价高企、能源紧张的国家,再先进的算法也难以支撑起全民AI社会的基础设施。
从这个角度看,AI不只是拼模型,而是拼电力结构、拼系统能耗优化能力。
而中国,正是目前全球最具AI供电保障力的国家。
正所谓,没有强电,就没有强智能。电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AI文明的地基。
马斯克
这个趋势其实早已被全球科技圈看在眼里,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马斯克。
在今年的一次访谈中,马斯克感叹中国的发电曲线像一枚火箭直冲云霄,而美国则几乎停滞不前。
他预言,中国的发电能力将达到美国的2.5到3倍,而且还在持续扩大。
而在X平台上,他更是发出警告:在未来三四年内,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将超过美国所有电力来源的总和。
这些言论并非危言耸听。
美国国内多个大型AI数据中心项目已因供电不足被迫推迟或放弃,德州和加州的基础电网在高温与高负载下频频告急。
而中国不仅能维持全国级别的高峰负荷,还能将低价清洁电力源源不断送往需求区域,这是工业化能力和电力组织能力的复合胜利。
马斯克的眼馋配资平台提供咨询,其实是科技资本对电力文明梯度差的清醒认知:美国搞得出AI技术,但支撑不起全民AI系统。这才是新时代的大国实力差距。
沪深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